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几乎没有合适的治疗药物,但随着9月底 诺华的Rhapsido(瑞布替尼)获FDA批准鸿满仓,该领域正迎来创新药的爆发。

CSU,即无明确诱因的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与免疫系统过度活跃相关的严重疾病。
在美国,约170万人受此疾病影响,且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患者会出现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的荨麻疹和/或深层组织肿胀,但吊诡的是找不到这些症状的触发因素。

尽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其是由肥大细胞活化和随后释放组胺等介质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
现有证据可把CSU分三种亚型:I 型(自身过敏性),由IgE介导;IIb型(自身免疫性),主要由IgG自身抗体介导;以及第三类,病因不明的 CSU。

在CSU患者中,免疫系统可通过IgE或自免IgG被激活,这会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BTK蛋白激活。
虽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BTK一旦被激活,就会释放组胺和其他促炎介质,这些介质可能导致CSU患者常见的红肿瘙痒性荨麻疹。
长期以来,抗组胺药是CSU的一线治疗但该疗法陈旧、需注射给药,且只能提供有限的缓解效果,无法实现持久控制。即使提高剂量,仍有超过50%的患者存在症状。
今年9月鸿满仓,诺华BTKi口服瑞步替尼(Rhapsido)的突破性批准使其成为首个也是唯一获批用于CSU的靶向BTK抑制剂。
瑞布替尼可以通过靶向BTK抑制组胺和其他促炎介质的释放,为CSU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
该药具有便捷的口服给药方式,能在两周内快速起效,可能真正改变CSU疾病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与此同时,也揭开了自免领域下一阶段的竞争重点:被忽视的自免疾病的开发、口服自免、肥大细胞耗竭(我们也会在后面的文章中陆续为大家讲解)

赛诺菲的 另一款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也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结局。
在II期RILECSU临床试验中,该药在瘙痒严重程度(ISS7)和荨麻疹活动度(UAS7)评分方面表现出快速且显著的改善。

赛诺菲继续在其他免疫介导疾病中推进这一BTK分子的研发,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哮喘和IgG4相关疾病。
除此之外,赛诺菲和再生元的Dupixent也因获得FDA批准用于CSU而成为焦点,该批准基于III期LIBERTY-CSU CUPID 试验。
度普利尤单抗阻断IL-4和IL-13信号通路鸿满仓,针对CSU的2型炎症机制发挥作用。这一批准是Dupixent的第八个适应症获批。(延伸阅读:《》)

随着Dupixent和Rhapsido的问世,CSU治疗领域正进入最具竞争性和变革性的阶段。
Dupixent作为已验证的重磅药物,成功的拓展了适应症,而Rhapsido则提供了新一代口服替代方案,更快起效、更便捷且安全性高。
它们并非直接竞争对手,而是可能服务于不同患者群体的互补搭档。Dupixent适合具有更广泛II型炎症合并症的患者,而Rhapsido则面向寻求快速控制抗组胺药难治性症状且希望采用口服方案的患者。

那么除了这些成熟的靶点之外,还有哪些新靶点值得在 CSU 领域进行布局的呢?你别说,还真有!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清除致病的肥大细胞。更详细的答案藏在我们之前写过的《 》这篇文章中。

这其中,值得提上一嘴的是Celldex公司开发的c-KIT靶向的抗体药物Barzolvolimab(CDX-0159)。
与抑制肥大细胞激活的BTK抑制剂不同,Barzolvolimab直接靶向并清除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可能提供持久的缓解效果。
在II期临床试验中,71%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该公司目前正在招募I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同时将研究范围扩展至结节性痒疹和特应性皮炎。
03
总结
CSU的影响范围非常广,光是身边的朋友就有好几个被困扰,但是的确缺乏效果优秀的治疗药物。
目前该治疗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期,从口服BTK抑制剂到靶向IL-4/IL-13的生物制剂,再到肥大细胞清除疗法(新靶点非常之多~),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和更美好的疾病管理前景。
或许,CSU会是自免领域的下一把“狂欢的热火”
欢迎加入胖猫的知识星球(私人社区);高效学习,一起进步,快乐搞钱~
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