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泰山的转会操作让不少球迷直呼“看不懂”创赢盘交易。
阿卜杜肉苏力、卢永涛、何小珂这几个名字,原本在泰山球迷心中多少有点分量,结果一个接一个被外租,尤其是肉苏力,明明能在队里踢上轮换,偏偏被送到了河南。
有球迷调侃:“河南队现在快成泰山二队了,专收咱家孩子。”
说实话,这种操作不是第一次了。
当年陈蒲在河南练级成功,回来就成了泰山边路的重要棋子,现在俱乐部似乎还想复制这条路。
但问题是,外租真的是年轻球员最好的出路吗?
泰山队这几年往外送人,有的是真缺机会,有的是教练组用不明白。
展开剩余82%比如卢永涛,在中甲和中超保级队踢得风生水起,回到泰山却成了“四不像”——崔康熙甚至让他踢后腰,结果越踢越没存在感。
现在去了河南,大概率是给外援卡多索打替补,能不能踢出来,全看自己造化。
肉苏力的离开更让人意外。
彭欣力走了,买乌郎去了青岛海牛,按理说中场轮换该有他的位置,结果还是被外租。
河南队中场有王上源坐镇,肉苏力能不能竞争上岗都是未知数。
球迷心里犯嘀咕:“自家孩子不用,非得送出去练级?万一练废了呢?”
至于何小珂,他的情况更复杂。
留洋回来被寄予厚望,结果在泰山和青岛西海岸都没打动教练组,连擅长用年轻人的邵佳一都没给他太多机会。
现在去河南,算是最后的机会了。
有球迷调侃:“何小珂这张‘刮刮乐’,刮到现在只剩‘谢谢惠顾’了。”话虽难听创赢盘交易,但也反映了不少人的失望。
泰山队现在的教练组变动不小,崔康熙离任后,韩鹏临时带队。
从最近的训练和采访来看,韩鹏对年轻球员的态度比较务实——能用,但得慢慢来。
比如彭啸,虽然被带进一线队,但韩鹏直接点明:“潜力不等于即战力,他还得积累经验。”
这种态度其实挺真实。
年轻球员有天赋是好事,但中超不是青训营,成绩压力摆在那儿,教练组不可能拿联赛给他们“练级”。
所以外租成了折中方案——既不让年轻人在板凳上荒废,也不影响一线队的竞争力。
但问题在于,外租的效果并不稳定。
有的球员换个环境就爆发,比如陈蒲;有的却越踢越没信心,最后泯然众人。
泰山队这些年送出去的年轻人不少,真正能回来的却不多。
球迷心里也清楚:“外租是双刃剑,踢好了是‘练级成功’,踢不好就是‘放弃’。”
7月19日,泰山队要客场挑战大连英博。
这场比赛有点特殊——不仅是韩鹏临时带队后的首秀,还可能成为外援卡扎的告别战。
新援洛佩斯加盟后,卡扎的位置岌岌可危,球迷已经开始怀念他此前的表现:“要是早来两年,说不定能成核心。”
大连队这边倒是信心十足。
新外援佩亚尼放话要“用胜利致敬队长阎相闯”,主帅李国旭更是直接喊出“拿下比赛”。
泰山队虽然纸面实力占优,但教练组变动和阵容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让这场比赛充满变数。
赛前发布会上,韩鹏和王大雷都提到“球队状态不错”,但球迷更关心的是年轻球员能不能得到机会。
陈泽仕和依木兰的名字被记者问到,韩鹏的回答很谨慎:“他们有能力,但现在有伤。”这话听着耳熟——多少年轻球员就是因为“伤病”或“状态不足”,慢慢消失在球迷视野里。
泰山球迷对年轻球员的感情很复杂。
一方面,大家希望自家青训出品能挑起大梁;另一方面,又怕俱乐部为了成绩牺牲他们的成长。
每次看到有潜力的孩子被外租,总有人感慨:“留队没机会,外租没保障,到底该怎么选?”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欧洲豪门也经常把年轻人租出去练级,但他们的租借体系更成熟,有专人跟踪球员发展。
中超俱乐部在这方面还差得远,很多时候租出去就“放养”,能不能踢出来全看运气。
所以,泰山队现在的“人才外流”,表面上是给年轻人机会,背后却是青训与一线队脱节的无奈。
如果外租只是“甩包袱”,那这些球员的未来依然渺茫;但如果能像陈蒲那样,租借期间得到稳定出场和针对性培养,回来就是即战力。
泰山队这几年成绩稳定,但年轻球员的成长却始终是个难题。
外租不是万能药,关键还得看俱乐部有没有长远规划。
球迷可以接受暂时牺牲成绩培养新人,但不能接受“练一个废一个”的恶性循环。
说到底,足球是残酷的竞争,年轻球员要么抓住机会证明自己,要么被淘汰。
外租只是其中一条路,走不走得通,还得看球员自己。
至于泰山队创赢盘交易,是继续当“人才中转站”,还是真正搭建起青训与一线队的桥梁,未来的操作会给出答案。
发布于:四川省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